劇痛大哭終不悔 無私付出為救人
2020-09-21 | 張小娟配對難上加難 善念因緣重生
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,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,為了感謝捐贈者的付出,2020年9月19日這天,慈濟在嘉義舉辦了感恩音樂會。在樂音飄揚當中,讓捐贈者的親臨現場見證分享:為了尋找生命中的有緣人,一份善念會是他重生的希望,造血幹細胞捐贈救人無損己身,誠摯邀約大家加入拯救生命的行列。
「隨著前世的因緣,我們相約來到今生,像是奇妙的約定,我們相遇在第六對……」手語團隊在舞臺上演出〈第六對相遇〉。所謂的「第六對」,是指在骨髓捐贈配對時,必須比對第六對染色體上的HLA(人類白血球抗原)是否相符,由於基因的複雜度高,在非親屬之間要配對成功,更僅僅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,因此能與血液病患配對上並不是很容易的事,如果此能夠配對上,那真是件殊勝且有福報的事。
夜半劇痛大哭 一念救人點醒
捐贈的過程,免不了會擔心害怕,甚至會有自私的念頭產生,不過助人的堅持,總會支持他們往下走。在大林慈院服務的捐贈者曾秋蘭,在開始捐贈的第一個晚上手扎著兩根針,原本聽說捐骨髓不會痛,可是半夜起來卻發現手好痛,曾秋蘭大哭、狂哭,連當時陪伴在她身邊的男朋友也嚇了一跳,問她怎麼了。
「當時因為自己的自私,有一點點後悔。」曾秋蘭在現場激動地落淚哽咽地這麼表示,可是男友卻說 :「你為何會躺在這裡?不就是為了一念想要救人」。這句話立刻點醒了她。她想到,如果自己愛的家人或朋友忽然間驟世,如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需要受幫助時,能有人和她一樣可以無私的付出嗎?正念萌生,痛也就不算什麼了。
見證待髓者苦 健康可以救人
捐贈者陳依君也分享,同學的媽媽因為沒有配對成功而往生,她總會想,如果當時同學的媽媽能配對成功,是否不會那麼早走?所以當自己被通知配對成功時,就很想要救人。「如果生病的是我,你怎麼辦?」陳依君對媽媽這麼說,也得到了媽媽的支持。2018年是第一次捐贈,去年受髓者又復發,希望能捐淋巴球給他,她覺得第一次都做了,當然也要再捐贈。
雖然她在第一天打完生長激素回家後,產生頭痛、嘔吐等等症狀,不過從第二天症狀就慢慢改善,後來甚至一點感覺都沒有。到現在她還是很健康,第一次救人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可以救人,本身是運動教練的她,覺得健康很重要。以前的她很害羞,朋友卻跟她說這是好事,可以讓更多人知道,她也因此慢慢的在推廣。
心慈不畏挫敗 持續溝通陪伴
從配對到捐贈,在過程中,志工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「每次只要約定時間,志工都已經在那裡等我,從不遺漏讓我好感動。」捐贈者許鳳玲和大家分享了他建檔十年後才接到志工通知的心得,她那時捐週邊血、打生長激素,只要到了約定的時間,志工們都會提早去等他,從不例外。讓他在捐贈的過程中安心又放心。「所有的志工都是牽起受隨者捐贈的因緣,不需言語不求回報點點滴滴的付出,是第六對染色體的守護者!」
來自太保的慈濟骨髓關懷小組志工陳秋林,十天前右腳才開了膝關節的手術,這天也特別拄著拐杖來參加音樂會,她也上臺分享。「其實陪伴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志工,在過程中有時候會有很大的挫敗感,有的一口氣答應,有的要持續不斷的溝通,關懷小組不能打退堂鼓。」
陳秋林進入骨髓關懷小組已經十多年了,服務了這麼久,上街宣導了許多次,被拒絕,被誤解都在所難免,問起是什麼支持她持續努力,她這麼說。「將他人的病痛當成自己的病痛,人傷我痛的心,這也是支持我一路走下去的力量。」
活動到了尾聲,十五位捐髓者在志工的陪伴下,上台接受大家的感恩與祝福。是他們善念的心,鼓動了助人的力量,讓有緣的配對者絕境重生,延續了生命的光輝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(文:張小娟 嘉義報導 2020/09/19)